陈平

相關地理資訊

閱讀更多

{{ item_title }} Close Menu Open Menu Font Size Word Spacing Line spacing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陈平知識圖譜

搜尋 搜尋知識圖譜:
跑圖位置

人物詳細資料

標題 (Dublin Core)
地點 (Dublin Core)
马来联邦霹雳州实兆远
貢獻者 (Dublin Core)
林德顺
主題 (Dublin Core)
兴化
時間跨度 (Dublin Core)
1924-2013
頁面開始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42
頁面結束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47
頁數 (Bibliographic Ontology)
6
關鍵字 (A vocabulary for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祖籍 (Friend of a Friend)
所屬會館 (Friend of a Friend)
引證 (Dublin Core)
馬來西亞興化群賢錄 The Malaysia Henghua Personalities
知道 (Friend of a Friend)
內容 (Bibliographic Ontology)
陈 平 (王文华,1924-2013)

陈平(Chin Peng)原名王文华
(Ong Boon Hua),福建省福清县江
兜乡人王声彪之子,1924年10月21日出
生于马来联邦霹雳州一个以福州人为主
的华人城镇实兆远(Sitiawan)。母亲
关芹治是新加坡梧槽区(Rochor)兴化
大户关家之女。王文华家里有11名兄弟
姐妹,他排行第二,下有5名弟弟,3名
妹妹。其父把首4名儿子,分别取名文
荣、文华、文富、文贵(荣华富贵),
接下来的3名儿子则分别取名文全、文
钦、文忠。

父亲从事兴化人传统行当
王声彪自幼离乡出海到新加坡投靠
同村乡长王禄梓,在他的万丰隆脚车店
当学徒。万丰隆创立于1915年,位于惹
兰勿刹(Jalan Besar)和美瑶街(Mayo
Street)的交接处。王禄梓的生意有起
色以后,不断提携乡亲,支持他们到东
南亚各地设立脚车维修店。万丰隆以优
惠条件供应货品零件,助乡亲创业,同
时也扩大自身的生意网络。

1918年王声彪通过媒妁之言娶关氏
过门,不久到霹雳州安顺投靠叔父,旋
即在实兆远落脚。他的脚车维修店也叫
万丰隆,股权方面却完全跟新加坡万丰
隆没有关系。店铺在实兆远的大街,即
甘文阁路门牌36号,进行批发、销售和
修理脚车生意。不久,王声彪的生意开
始步入正轨,他们开始成为小康家庭。
他的次子王文华足岁后就送到附近的华
侨小学念书,中学则在南华中学和英华
补习学校度过。

浸润于左翼思想
跟据王文华的回忆,中学时期正
际国际时势动荡,中国随时被卷入战争
场域,家人邻居都紧密关注时事。他则
被国际左翼思想吸引,所以很早就接触
到许多社会主义读物,其中包括毛泽东
的《西行漫记》、《论持久战》等,也
加入由马共主导的学生抗敌后援会。
后来他于1939年加入马共成为候补委
员,1940年7月,他不惜违背家人意见
离家出走,为理想奋斗。从那时候开
始,他改名为王平,后来再改为陈平。

陈平起初被分派带领由学生、教师
和售货员组成的三个抗日组织。太平洋
战争爆发后,日本于1941年12月占领马
来亚,霹雳马共于1942年组织了霹雳人
民抗日军,陈平是其中一员。后来马共
欲与联军合作共同抗日,陈平被委为代
表与联军的情报组织136部队联系,最
终达成“美罗协议”,双方同意一起合
作抗日。此时陈平方19岁。

抗日有功获表彰
经过多番苦战后,日军终于在1945
年战败撤退。英国政府为了表扬陈平抗
日有功,在1946年颁发大英帝国勋章
(OBE,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给他。1945至1947年的一段短暂和平
期间,陈平与同是马共党员的李坤华
(Lee Khoon Wah)在1945年12月成

亲。1946年李坤华诞下一名女儿,隔年
她再为陈平生下一名儿子。

1946年,马共总书记莱特(Lai
Teck)在无预警下挟带党中央的巨款
潜逃,马共陷入生存危机。陈平当时临
危受命,与几位同志对莱特的行踪及叛
逃的原因展开调查。隔年莱特在泰国身
故,陈平也在当年以23岁之龄接任马共总
书记一职。1946年杪,陈平前往香港会
见中共中央南方局驻香港联络人。从此马
共就开始和中共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由抗日到反殖民政府
二战结束后,陈平作为马来亚共产
党的新领袖,选择继续反对殖民主义,
坚称为马来亚争取独立,发动反抗英国
殖民统治者的武装斗争。陈平首次发动
的武装斗争,是攻击霹雳和丰的两个橡
胶种植园,三名欧籍橡胶园主被按计划

位于实兆远大街
的万丰隆(图中
的多多博彩店
屋)是陈平的出
生地点
抗日有功,陈平(右)
接受蒙巴顿上将(左)
颁发勋章

处决。作为反击,1948年6月英国宣布
在马来亚实行“紧急状态法”(Malayan
Emergency),征召20万共和联邦士兵和
出动两万五千次战机围剿马共。陈平成为
英政府的首号通缉犯,悬赏25万美元,把
马共塑造为恐怖主义的象征。英国也撤回
曾经授予陈平的大英帝国勋衔。

起初马共欲走中共农村包围城市的
道路。不过英殖民政府在1950年以“毕
雷斯计划”(The Briggs Plan)对应,
把郊区人民集中在新设立的“新村”
里,让马共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计划彻底
失效,于1953年无奈退守马泰边境的森
林。1955年,东姑阿都拉曼领导的联盟
在全国议会选举中取得压倒性胜利,英
国政府承诺让马来亚独立。

华玲和谈破裂
50年代中期,为了解消一些亚洲
国家对输出革命的疑虑,中共一度对殖
民地半殖民地的革命建议采取比较温和
的路线,因此他们向马共提出和过渡政
府和谈的建议。当时东姑阿都拉曼也同
意会谈,因此就促成了有名的“华玲和
谈”(Baling Talks)。马来亚联合邦出
席和谈的代表是东姑阿都拉曼、陈祯禄
与大卫马绍尔(David Marshall),而
马共就由总书记陈平、陈田和拉昔迈丁
(Rashid Maidin)负责。谈判地点在华
玲英校(Baling English School)。和谈
最终因为双方分歧太大而宣告破裂。陈
平带着追随者退回马泰边境,继续跟马
来亚政府对抗。
华玲和谈马共代表,左起为拉昔迈丁、
陈平、陈田

当马来亚1957年从英国统治下独立
后,叛乱的矛头指向新成立的政府,战
斗持续不断,时不时出现升级趋势。当
时英国的《电讯报》报道称,“陈平认
为新成立的马来亚政府是殖民地走狗,
直到1958年,其手下还继续发动武装
袭击。”不过马共的武力斗争对当时渴
望和平的马来亚社会来说,实际意义不
大。1960年,马来亚政府宣布长达12年
的紧急状态结束。但这场武装斗争已导
致上万名军兵和大马人民死亡,为数众
多的军兵伤残。当时马共领导层反复权
衡后,一度决定放弃武装斗争,把马共
力量隐蔽起来,开始从事商业活动,自
力更生,等待革命机会到来。

革命呼声渐逝
1960年陈平应中共召唤动身前往北
京,隔年7月他接获时任总书记邓小平的
指示,要求马共持续武装斗争,理由是
认为当时东南亚革命高潮即将来临。究
其实中共当时处于 “文革” 前夕,过度
强调阶级斗争、“反帝”和“反修”。
面对中共的新要求,陈平唯有服从,于
是马共重新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当时
陈平选择在北京指挥马共,谁知从此他
再也没有回到马来西亚。

联邦政府悬赏二十五万元缉拿陈平
六十年代中共也资助他们在湖南建
立“马来亚革命之声”电台,朝东南亚
广播,宣扬共产主义。但在马来西亚政
府控制之下,马共人员只能在马泰边界
的泰国一侧建立游击队营区,在马泰两
国管制不到的空隙生存。1965年据泰国
政府估计,当时在泰南森林里的马共部
队尚有450人。在1960年代,共产党在
东南亚仍被视为最大威胁。但随着1963
年马来西亚成立,马共武装斗争进一步
失去群众支持,难以为继。

1974年,马来西亚率先跟中国建立
邦交。当时大马首相敦拉萨与中国国家
主席毛泽东会面时要求停止支援马共,
被毛拒绝了。但当时中国对马共的支援
其实已经逐步减少。七十年代后期,当
邓小平成为最高领袖后,中国对马共的
冷淡更是明显。在北京的陈平清楚感受
到中共对外政策的转变。八十年代初,
邓小平在一次会面中直接告知中共将要
完全停止支援。马共没有了靠山,加上
内部矛盾,内忧外患,愈被孤立,最后
只得凋零。

签署合艾和平协议
1989年12月2日,马来亚共产党、
泰国政府与马来西亚政府在泰国合艾正
式签署和平协议。陈平以马共代表身份
签署上述协议。协议中马来亚共产党宣
称自愿解除武装,走出森林。而马泰两
国政府同意让这批约1200名原马共成员
分别选在泰国或马来西亚定居。泰国政
府同意在泰国边境建立和平村让马共成
员定居,大马政府则承诺不追究他们的
过往,让他们回国定居,以平民的身份
重新生活,融入社会。

陈平则在和平协议签署之后一直居
于泰国曼谷。1999年12月,澳洲国立
大学邀请他过去参加“与陈平对话工作
营”,与国际学者交流,为他们研究马
共的某些疑惑进行解释。2003年他以英
文写成自传《Alias Chin Peng: My Side
of History》(《我方的历史》),总结
了自己战斗的一生。

2004年,新加坡政府特许他以学
术研究为由,短暂访问新加坡。他本身
则希望通过和平协议的签订可以重回马
来西亚,到实兆远老家祭拜双亲的坟墓
及在那里终老。不过马来西亚政府断然
拒绝他的请求。2005年,他入禀槟城高
庭,要求谕令政府履行和平协定内容的
协议。案件一直延审至联邦法院,最终
在2009年4月30日联邦法院驳回陈平的
申请。2009年11月他公开对当年马共暴
行下的受害者和家属道歉。不过被时任
副首相的慕尤丁回拒。慕尤丁说,那些
在马共游击战中失去亲人的家庭至今仍
感到痛苦,若让陈平回国,他们会对政
府不满。

历史未定公案
2013年9月16日,《曼谷邮报》报
道,陈平由于年迈,已在当地时间6点
20分(吉隆坡时间7点20分)于曼谷康
民医院逝世,享年89岁。那时他的妻子
1965年3月19日毛泽东于武汉接见陈平

李坤华已经早他几年过世了。马来西亚
警方当时表明禁止陈平的遗体或者骨灰
被带回国下葬,因此他的后事都在泰国
进行。不过早在2011年的时候,他已经
写了一封遗愿信,表明自己想回归祖国
的意愿,同时也跟孩子致歉。

对于他自己的历史地位,他写道:
“归根结底,我只希望后人记得我是一
个好人,一个可以向世界宣告他敢于穷
其一生追求自己的理想、要为人民创造
一个更美好社会的人。”他的这份遗
愿,其实就是祈求历史给他一生功与过
做评断,至今看来尚未完全定案。

(林德顺撰)
 
 

Other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