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模

相關地理資訊

閱讀更多

{{ item_title }} Close Menu Open Menu Font Size Word Spacing Line spacing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宋元模知識圖譜

搜尋 搜尋知識圖譜:
跑圖位置

人物詳細資料

標題 (Dublin Core)
地點 (Dublin Core)
莆田市荔城区英龙街罗弄里
貢獻者 (Dublin Core)
林德顺
主題 (Dublin Core)
兴化
時間跨度 (Dublin Core)
1911-1994
頁面開始 (Bibliographic Ontology)
226
頁面結束 (Bibliographic Ontology)
229
頁數 (Bibliographic Ontology)
4
關鍵字 (A vocabulary for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祖籍 (Friend of a Friend)
所屬會館 (Friend of a Friend)
引證 (Dublin Core)
馬來西亞興化群賢錄 The Malaysia Henghua Personalities
知道 (Friend of a Friend)
內容 (Bibliographic Ontology)
宋元模 (1911-1994)

宋元模先生,一名渊沫,生于1911
年2月,莆田市荔城区英龙街罗弄里人
士。宋氏家族是莆田著名的书香世家。
宋先生的曾祖父宋琢堂、祖父宋石壶皆
是清朝举人,父亲宋增矩,字湖民,也
是清朝的末科秀才,后来还考上北京大
学英语系,兼通俄语、法语和世界语,
生前编著有《莆田金石木刻拓本志》和
《宋湖民先生诗稿》等。
马来亚从事教育
主编《兴化文献》
1936年宋元模先生毕业于上海大
夏大学文学院。毕业后同年受聘到北平
孔德中学担任国文老师。1937年七月爆
发卢沟桥事件,他先是离开北京返乡莆
田,不久后南下马来亚,先后在新加坡
的《南洋商报》、《星洲日报》担任驻
外记者,后来1946年他到吉隆坡的《中
国报》担任副刊编辑。1941年杪,第
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到马来亚,整
个马来半岛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日本军从
北往南侵占。当时宋先生随友人到怡保


经营一家脚车店,直到二战结束,日军
离开马来亚。和平后,他受聘辗转在霹
雳州金宝培元中学、吉隆坡中华中学、
中华女校等著名中学重执教鞭。除了教
学,宋先生在课外活动方面也尽力参
与。在吉隆坡执教期间,曾经他指导的
学生在吉隆坡中学生演讲比赛中一举囊
括甲乙两组的冠亚军。虽然他在马来亚
执教的时间不长,还是有多位兴安同乡
受教于他,如被誉为“兴总三剑客”之
一的丹斯里童玉锦、雪隆兴安会馆的其
中一位名誉会长黄玉添先生等等。
根据雪隆兴安会馆会长关光明的
回忆,战后住在吉隆坡的宋先生接受当
时称为雪兰莪兴安会馆的委托,编撰一
本《兴化文献》。他记得每晚都看到宋
先生骑着脚车到同善路的《民声报》社
进行编辑工作,这样子持续了好几个
月。1947年2月15日,他帮雪兰莪兴安
会馆主编的《兴化文献》一书终于出
版。此书的许多文献资料曾被新加坡
兴安会馆的50周年纪念特刊以及台北
兴安会馆出版的福建兴化文献所转载。
那年宋先生才三十六岁。可惜这些珍贵
的第一手资料当时并没有进行系统性的
收藏。后来,当雪隆兴安会馆在编撰会
馆五十周年纪念特刊时,发现关于会馆
战前的资料一片空白。当时关光明会长
唯有联系身在莆田的宋先生,拜托他帮
忙,由他执笔填补上这一段的空白。
教海浮沉数十载
宋元模先生在马来亚的时间其实并
不长。在1947年,他得到老家莆田的莆
田中山中学(今为莆田五中)聘书,请
他回去工作,他便举家迁返莆田。在那
里工作才一段时间,宋先生即编成一本
《莆田手册》。1948年,他则编了《莆
田田径访问团特辑》。1949年,中国大
陆政权宣告易手。宋先生支持新中国政
府,去参加省级的“新民主主义教育研
究班”,为期一年。从研究班回来工作
一年,他就被委为莆田县第一任教育工
会主席。1951年他被派到安溪一中担任
副校长,1953年9月,他又被派到刚转
为公办的国立莆田锦江中学担任副校长
(1953-1957)。从这段履历来看,显
然宋先生的工作表现不凡,有记载记述
他的工作态度认真及效果卓著,因此在
1955年,他被选为人民政协莆田县第一
届委员会委员。1957年他又被评为福建
省教育先进工作者。不过在1959年的反
右风中,他在政治上受到批判,结果受
到免职处分。这样的境遇对于勤奋工作
的他不啻是一种打击。处于如斯困境,

宋先生当时形容他自己“不待扬鞭自奋
蹄”,是为“不知死”。
1961年10月,当地政府落实政策,
宋先生被令重返教坛,在莆田侨中、附
中执教。当时他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当地
的小学教师提高普通话水平。直到1978
年邓小平第三次上台执政后,开始指示
胡耀邦展开反右分子平反工作,1979年
宋元模先生终于获得中央通过彻底平反
他的定性,因此他获得调任到莆田师范
担任大专班中文科的负责人。
1981年,是他在杏坛工作45年,
他开始从工作岗位上正式退休,其后受
聘为莆一中顾问,应邀为莆田市中学语
文教师学习班、市语言工作者培训班讲
课。不过不久后他又出山要求复办一份
当地小报《莆田乡讯》。当时他有点自
嘲地形容自己:“自笑穷年退不休,甘
为三胞作马牛”。这次复办乡讯,他集
主编、校对和发行于一身,工作忙碌,
但他对此无怨无悔,还乐在其中。在宋
先生的主持下,《莆田乡讯》的内容质
量受到肯定,甚至曾经连续三次获得福
建省评大奖,还得到《人民日报》、福
建侨报和福建省侨联的高度评价。
有志者事竟成
1986年10月,他本身被评为中国全
国侨联工作积极分子,1989年6月又被
评为中国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同年
9月,他得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的肯定,获颁“从事语言文字工作三十
年”荣誉证书。1990年宋元模赴京出席
全国乡讯工作经验座谈会,隔年1月他
被评为中国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之一。
因宋先生家里数代从教,1992年9月宋
家也被评为中国全国优秀教育世家。他
也曾担任多届的莆田市政协委员。
1994年4月17日,宋先生以八十
四高龄离世,当地的《湄洲日报》还特
别拨出版位报道此噩耗。先生一生为人
热心、诚恳、认真,对晚辈不吝指点提
拔,一生的编著除了上文提到在马来亚
时期的《兴化文献》以外,后来的还有
《莆田关氏族谱》(手抄本4册,1981
年,是关光明先生委托他搜寻关家资料
的成果)、《田径之乡—莆田》(1982
年)、《莆田方言研究专辑》(上下
册,1985年)、《现代莆仙人物志》第
一辑(1986年,与林春连合编)、《旅
游诗词集》(1987年)、《莆田市当代
人物录汇编》第一辑(1989年,与林春
连合编)、《木兰溪畔》散文集(1991
年,与李振东合编,福州海峡文艺出版
社出版)、《莆田市当代人物录汇编》
第二辑(1992年)、《莆仙现代人物
志》、《莆田市当代录汇编》等。
(林德顺撰)
参考资料
1. “宋元模”,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宋元模。
2. 关光明,“我所知道的宋元模先生”,《雪隆兴安会馆金禧纪念特刊》,吉隆坡:雪隆兴安
会馆,1986年,页54-55。
3. 莆田锦江中学官网:http://www.ptjjzx.com/xxgk/xxjj/20070529/2B20000994.shtml。
4. 宋国强,《莆田市人才资源揽要》,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
5. 宋丽莉,“父亲的黄埔情结”,《黄埔》2009第三期。
地瘦栽松柏 家贫子读书
——为莆田进士陈俊卿回答宋高宗询问为何莆田多出人才的话。

无兴不成镇 无莆不成市
——兴,指兴化人(莆田人)。莆田人素有“闯天下、走四方”传
统,很多人外出做生意,散居全国各地,所以几乎有城镇的地方
就有莆仙人。
 
 

Other Media